第460章 注意格局(1 / 2)
『我们可以选两部有特色的小说改编,比如你当编辑时候发掘的几个新人作家。
而且我们可以发掘一下内地的新导演,老陈他儿子这两年拿了不少奖。
还有他那个摄影师,是叫章艺谋吧?
拿的摄影奖不比老陈他儿子少,这都是有潜力的对象。」
听着林朝阳想的这麽清楚,陶玉书点了点头,说道:「那就按照你这个思路来。」
夫妻俩商议完毕,次日上午,他们俩带着胡其明去嘉禾跟邹文怀聊了聊内地引进《楚门的世界》的事。
自建国以来,国内引进外国电影通常一般只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影片交换,这种属于非商业性发行。
另一种就是买断发行,用来买断的价格通常都是2万美元。
这种方式就跟如今《楚门的世界》在海外发行的方式一样,只不过2万美元能买进来的影片,大多都是老片子。
邹文怀得知中影想引进《楚门的世界》十分高兴,如今国内经济落后不假,但毕竟是十亿人口的大国。
电影市场票房规模数倍于香江市场,如果真能对嘉禾开放,他有信心可以大赚一笔。
但等他跟胡其明了解完情况之后,不禁又失望了,原来是要买断版权。
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跟胡其明谈完之后,邹文怀陷入了犹豫。
「邹生,来日方长嘛。《楚门的世界》能够引进内地,总归是好事,
我们内地现在改革开放,电影行业迟早也会改革的,早点跟中影合作卡个身位,对于嘉禾这样的影视公司来说,也未尝不是好事。」
陶玉书劝说着邹文怀,她很清楚邹文怀犹豫的点是什麽,无非是担心自由总会那边。
不过现在毕竟只是卖片子,自由总会再霸道,总不能拦别人的财路吧?
她又故意提到「改革」的事,她明白对于邹文怀这种商人来说,立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利益。
有个「钩子」勾着他,他始终会想着左右逢源的。
陶玉书的想法并不差,犹豫了片刻,邹文怀最后说道:「好。跟中影公司合作,对于我们嘉禾来说也是一次新的机会。」
谈好了引进的事,双方气氛融洽。
林朝阳本打算带着胡其明离开,却被邹文怀给叫住了。
「林生,最近找上你的电影公司应该很多吧?」
「不错,确实有点多。」
「有没有不太讲规矩的?」
林朝阳立刻明白了邹文怀的意思,所谓「不规矩」自然是指H涩会。
香江电影这几年形势一片大好,现在已经开始有H涩会进军电影行业了不过这种风气目前还不算严重,大多是开电影公司的老板跟H涩会有点关系,而不是H涩会直接下场开公司。
因为香江现在的电影市场还是不够热,缺少热钱。
香江的H涩会电影公司真正泛滥,还是在87年之后,那时候湾岛解除戒严,大批热钱涌入香江电影市场。
随便攒两个明星,找个导演,半个月一个月就可以赶出一部电影,赚个几百万港元轻轻松松,跟抢钱没区别,那些丧心病狂的H涩会怎麽可能禁得住这种诱惑。
所以在88年之后,香江电影市场的诞生了一批H涩会开的电影公司,浚升丶江湖人丶富艺丶长宏丶龙影——----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中国星。
「自前还没有遇到。」脑中的想法闪念而过,林朝阳回了邹文怀一句。
邹文怀颔首道:「那就好。如果有什麽麻烦的话,可以给我打电话。」
「多谢邹生了!」
离开了嘉禾,林朝阳仍在想着刚才跟邹文怀聊的事,邹文怀给他提了个醒,H涩会这件事确实是个问题。
这一两年之内还没什麽,再过两年之后香江电影圈的环境会急转直下,
他可不想让陶玉书以身犯险。
陶玉书见他从嘉禾出来以后就若有所思,问道:「怎麽了?」
「没什麽。」
胡其明此行来到香江,一是为了《楚门的世界》引进内地,二是代表燕影厂尝试再跟林朝阳合作一把。
现在《楚门的世界》的引进已经确定,跟林朝阳的合作却还没个章程,
「朝阳,合拍这件事,你有什麽具体的想法没有?」
回酒店的路上,胡其明问林朝阳。
「我打算拉上银都,然后.—」
林朝阳的说辞跟陶玉书差不多,只是在他的想法里多了个「银都」
所谓「银都」,是指在1983年由长城丶凤凰和新联三家z派电影公司合并成立的新电影公司。
六七十年代以来,经过港英和湾岛方面的不断打压,香江Z派电影早已凋零,曾经风光无限的三家z派电影公司长城丶凤凰和新联也不堪衰败,被逼无奈只能抱团取暖。
香江确定回归之后,银都机构的境遇比前些年好了很多,跟他们合作也算是多了一层保障。
胡其明对林朝阳说的「拉上银都」并没有什麽抵触,反而很高兴,银都是国内宣传阵地在香江的桥头堡,是自己人。
「这样更好。不过老陈他儿子现在正拍《大阅兵》呢,要找他拍电影恐怕要等一等了。」
「这事不急,等我跟玉书回燕京再说,这两天可以去跟银都那边聊聊。
「行。我先跟他们沟通,等你们回燕京了再定具体的事情。」
两人一番商议后,胡其明下车回了酒店。
陶玉书问林朝阳:「我们过几天回燕京?《英雄本色》那边怎麽办?」
「让玉墨盯着吧。咱们能用的人还是太少了,得招揽点人手才行。」
林朝阳所说的「人手」自然是能让他们夫妻信得过,并且有能力的人而不是皇子大厦公司那里的文员和财务。
「确实。我最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不能总让这些俗事浪费你的时间精力,《楚门的世界》都写完快一年了,你连写新小说的时间都没有。」
林朝阳:?
媳妇,你这话题转的也太生硬了!
不过陶玉书的话也不是没道理,林朝阳现在很多精力确实都浪费在了写作以外的事情上。
「这回回燕京,你就当闭关吧,好好想想应该写点什麽东西。一个作家,创作精力最旺盛的也就是这麽几年。」
陶玉书已经替林朝阳想好了回京之后的生活安排,用一个字总结:关小黑屋。
回到家之后,林朝阳接到了一封国内的来信,是李拓写来的。
《楚门的世界》在坎城电影节上大放异彩的新闻传回国内好些天了,李拓的来信主要是吹一波彩虹屁。
顺便幸灾乐祸的打赌说,去年那些把《楚门的世界》批判的体无完肤的评论家和读者们现在一定后悔到家了。
又过了两天,林朝阳受明报出版社的邀请,到中环参加由他们组织的读者见面会。
去年9月《楚门的世界》小说在香江出版后,半年创下了近6万册的销量,成绩不俗。
但香江是座小城,人口有限,文学作品的受众也有限。
其实小说销量真正的爆发期就是上市后的头三个月,之后的三个月,销量一直处于下滑状态。
在4月份时销量只有3200馀册,较3月份降低了40%。
按照正常的趋势,《楚门的世界》的销量很可能继续下滑几个月,在跌入谷底后维持住销量。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楚门的世界》会在坎城电影节上斩获三项大奖,
直接引爆了港岛市民们的热情。
现在不仅是电影成了年度热片,连《楚门的世界》原着小说的销量也飞速暴涨。
电影获奖前,《楚门的世界》在全香江各家书店每天的累计销量已经跌至百册以下,获奖后销量直接破了200册,然后是500册丶1000册-—-
电影上映第一周的最后两天,《楚门的世界》小说单日销量已经来到了单日3000册的夸张成绩,这样的成绩哪怕是小说刚上市时也没有达到过。
面对这种情况,明报出版社自然欣喜若狂,急忙向林朝阳发出邀请,给小说的热卖再加把热度。
见面会这天上午,现场来了数百位热情的读者。
在这些热情的读者当中,大学生和白领阶层占据了极大的比例,他们向来是最活跃丶也是最有消费能力的群体。
这些人见到了林朝阳之后,情绪变得格外激动,完全就是粉丝见到偶像的感觉。
这样的气氛把受邀来当嘉宾的刘以和舒巷城给吓了一跳,刘以曾玩笑道:「我看这不像是作家开读者见面会,倒像是明星开影迷见面会。」
舒巷城的话虽是玩笑,却有几分道理,因为今天来参加见面会的这些读者里,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看了电影之后被深深的打动。
又去买了小说,对林朝阳这位作家产生了喜爱之情的。
电影丶电视较之文学作品而言,拥有更便捷的传播属性,一旦改编成功之后,带给原着的加成将是无比巨大的。
在这一点上,金庸的作品改编中早就被验证过不知道多少次了。
见面会的对谈环节上,舒巷城感慨:「香江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过像林朝阳这麽红的作家了!」
他这个「红」指的是严肃文学领域。
近三四十年来,香江的通俗文学发展的一直不错,主要原因是在于作家们没有在内地的那种崇高地位,经济收入完全取决于作品是否受欢迎。
因此,「书为韬梁谋」就成了作家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徐速丶刘以曾他们这一批南渡文人早年都曾在报刊上发表过大量的连载小说。
这种连载小说的创作迫使他们不得不更加注意增强文章的故事性,如何取悦读者。
作家们的降格以求,换来的就是香江文学的整体笔法和风格变得越来越通俗。
到如今即便是那些严肃作家所写出来的东西,放在真正的文学读者眼中看来,也是「半严肃丶半流行」的作品。
在这样的整体文学氛围下,林朝阳短短两三年之内在香江文坛的崛起堪称奇迹,不得不让人叹服。
更让人觉得神奇的是,他本身还是个内地出身的作家。
两地虽属一个中国,但地域不同所带来的细微文化差别很多时候还是会影响读者对于作品的感受的。
偏偏林朝阳的作品却能做到老少咸宜,喜闻乐见,这当然很让人佩服。
「林生在香江出版的四部小说我都看过,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创作上的不落俗套。
我不知道巷城有没有这种感受,我们这一代作家的创作有种太过依赖于现实的偏重。
这种偏重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有很大好处的,但对于很多的成熟作家来说也是一种限制,让他们变得不再有灵气。
读林生的小说,比如《闯关东》,既有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又有历史的厚重,两者相结合所创造出的那种有别于一般历史小说的瑰丽和沧桑感,
让人忍不住沉迷。
像《楚门的世界》,风格就更突出了,小说中所展示的那种独特的想像力和对现实深刻的讽刺,在我看来已经达到了严肃作家能做的极致。
有人把这部小说比作中国的《1984》,我是很认可这种说法的-——」
读者见面会是以嘉宾对谈的形式展开的,刘以曾和舒巷城是明报出版社出面邀请来的嘉宾。
在交流过程中,两人对林朝阳的作品给予的高度评价,即便是刨除了商业互吹的成分后也有些脸红的程度。
可在场的读者们却听的很爽,因为这样的评价让他们产生了一种被认同的感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