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41.第241章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2 / 2)

加入书签

司马承祯胸前漂浮的那枚天师法印悍然粉碎,引动了镇压白马法界净土的南阳开国天师印,再一次震动。

这时候,正道众人已经了解了司马承祯的决心。

以天智禅师为首,数十位至少法身境界的佛门高僧,引动了白马法界积蓄百年的愿力,无数佛门法器,法宝漫天飞舞,佛门弟子盘腿诵经。

这一刻白马法界之中爆发了横扫洛阳的强横气息。

一道佛光骤然扩张,将城中魔修横扫,一尊尊魔头惨叫着在佛光中化为飞灰。

就连冲入洛阳的先头魔军,都被这一道佛光冲击的东倒西歪,最前面的数千人,都在佛光中消融,化为飞灰。

此刻,洛阳城中像是升起了一枚太阳,佛光横扫洛阳城后,突然往白马法界之中缩回,所过之处所有人畜都消失了,白马法界像是张开了一张巨口,将洛阳数千万生灵装入其中。

这是佛门倾尽全力,才收走了满城的生灵。

「镇压法界!」

司马承祯神魂,道基燃烧起一层金色的火焰,张果老手持渔鼓,奋不顾身的去阻拦李林甫,两人交手之下掀起巨大的轰鸣,犹如两尊神魔在洛阳城上空交手。

灵宝天师法印,缓缓的盖在了白马法界之上,洛阳的护城法界大阵,九幽封印都赫然逆转,将白马法界保护了起来。

天智禅师大喝一声:「诸位师弟,舍生卫道在此一举!」

说罢,他燃烧了自己的金身,犹如血液一般的金光流淌而下,数十名法身丶金身的高僧以道行念力修为化为金液,他们的身躯在佛光之中引火融化,连同洛阳城中无数佛塔供奉的高僧舍利。

这一刻,至少数十万舍利子大放光明,与金身之血一起化作无穷无尽的经文,围绕白马法界,化为城墙。

舍利为砖石,金身为铁汁,一座巨大的坛城,伴随着佛门供奉无数年的念力,以金刚杵,念珠,袈裟等等数千件法器,十数件法宝为核心,凝结为四大天王,四大菩萨,四大金刚,五大明王的法身,坐镇坛城各处。

密宗无上法门——大悲胎藏界曼荼罗!

洛阳佛门数十位高僧,以身死道消,神魂不带任何前世修为转世为代价,铸就无上结界封印。

外有大悲胎藏界曼荼罗坐镇,内有灵宝南阳开国天师法印镇压,甚至有一尊威能不下于灵宝的菩萨法身,定住法界核心。在李林甫愤怒的眼神中,佛道两门联手将洛阳百姓,送往白马法界之中,再将白马法界化为一颗蒸不烂丶煮不熟丶捶不扁丶炒不爆,就算天魔下凡来咬一口,也要崩掉两颗大牙的铜豌豆。

而且这麽一个固若金汤的封印堵在九幽裂隙上,也无形中牵制了九幽魔界一部分力量。

虽然九幽魔界的魔头,马上就能和河北三镇的魔军汇合,将造就数十万,近百万最低也有结丹境界的魔头。魔道在人间的势力,都要骤然膨胀百倍……

但想要攻破白马法界,将其中数千万生灵血祭,少说也要三个月消磨,这段时间足以让天下正道,聚集起数位元神真仙,近十指之数的后天灵宝,汇聚百万修士大军浩浩荡荡的杀过来,除魔卫道了!

所以,李林甫不能留在洛阳,如今他只有一个出路,那就是杀去长安,将第二个九幽封印也解封。那时候,他麾下的魔军才足以跟整个正道抗衡。

洛阳沦陷,道佛两门牺牲一位天师,数十位法身金身高人,将数千万百姓封入白马法界之中。

张果老哀嚎一声,披头散发,疯疯癫癫的被暴怒的李林甫打落,白马法界发出一道金光,将其收入法界之中。

他踉跄落地,看到司马承祯盘坐在原地,周围染上了一层金粉骨灰,他心口的紫莲已经凋零,其中的神魂消失不见,肉身虽然残留一口气,但已经在没有知觉。

张果老挥拳捶地,哭道:「道友啊!道友……怎麽就剩我一个人了?」

这时候,一位小沙弥急急奔来,手持一朵莲花,朝着张果老一拜道:「师父焚尽金身,塑造坛城,轮回之前只能以三世功德化为一朵莲花,将天师的神魂护住,令其神魂不散!」

张果老看向那一朵莲花,果然隐隐可见金莲之中有一抹微弱的神魂,虽然此时连凡俗都不如,跟勿论那半生修为,但是至少人还活着。

他小心翼翼的接过金莲,这才松了一口气。

只见那莲花中的神魂,坐在花心处,失魂落魄的喃喃自语道:「洛阳没了,倾尽我等之力,也只能护住这洛阳百姓。魔军与九幽魔头汇合,魔劫真的降临了!我们救不了这关东,关中的芸芸众生!」

「潼关挡得住那数十万边军,却挡不住此时的魔军!」

「两京之间,将血流成河,不知多少生灵冤死,连魂魄都不得安生……我等败了,如今这天下苍生,只能靠他们了!「

」张果……带我回长安!」

「长安!」张果老拿着那一朵莲花,转头望向了西方。

此时坛城法界之外,魔气冲天而起,遮天蔽月,无数魔头呼啸飞舞,魔军失去了血祭的人口,此时也在吞噬那些魔头,肉身异化为魔,每一刻,坛城之外的魔头就会强大一分。

待到九幽魔头,附身这数十万边军,这股力量将会轻易的攻破潼关,随着它们屠戮生灵而不断壮大,这股力量,世间除了正道倾尽全力,已经无可抵挡。

所到之处,纵然是元神真仙,也无可奈何。

长安能守得住吗?

张果老不知道,但他依旧叹息道:「好,我们去长安!」

安史之乱后,明皇在蜀中偏安……

是太阳远,还是长安远?

当然是太阳!

那为何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