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1(1 / 2)

加入书签

地重症监护室。”

战地重症监护室?

这个闻所未闻的说法,令裴之远微微一怔。

“你的意思是将病重的士兵放在一处照顾?”

这个名字倒不难理解,但单凭这一点,就能将人治好么?

看出他们眼中的疑虑,李明夷饱含信心地颔首。

十九世纪中叶的克里米亚战场,一位貌不惊人的英国护士提出将战地中重伤的病人集中监护管理。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举措下,英国士兵的死亡率下降了百分之四十。

这位女士便是被士兵们亲切称呼为提灯女神的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

由她所建立的重伤战士病房,从此开启了重症监护室的时代。

看着那熟悉的坚笃神情,裴之远不由想起陈留时初见的一面,之后便不断听他口中听到闻所未闻的事物。

后生可畏啊。

与恩师的一席交谈依稀回响在耳畔。

他于是含笑点点头。

“便让老夫开开眼界吧。”

第113章 重伤监护室

征得大将仆固怀恩的同意后,一间挂着重伤监护牌子的营帐很快建立起来。

按照李明夷的要求,这所特殊的救治营四面窗户都挂上帘子,闲杂人员不得靠近。其内部则分为数个独立的小间,按手术室的标准进行了消毒。

刚刚从强直发作中获救的士兵成为了首个进入监护室的病员。

在他的病床前,几个戴口罩帽子、穿白色隔离衣的医生,正目不转睛盯着操作在他头顶的那只手。

一支透明的细筒被慢慢推动着尾端,随着胶塞一格一格推过刻度线,里面淡褐色的药液被匀速挤出,全部注射进插在病患鼻孔中的软管内。

药物灌入后片刻,病人僵如石块的肌肉再次松弛下来,狰狞的表情也逐渐平复。

针管被抽出,接着从标记着“糖盐液”的陶碗中重新吸取了满满一筒,以同样的方式打入胃管。

身穿厚厚白衣的裴之远认真观摩着正向他们展示的注药操作,一旁的年轻弟子则不时拿出纸笔记录。

“病人仍可能继续发作,每次会大量出汗,造成严重的体.液流失。所以除了给予镇静的药物,必须给他补充液体,以免出现脱水症状。”

从小隔间退出后,李明夷揭下被汗水浸湿的口罩,向被分派来监护室的陈留官医讲解注意事项。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病人的呼吸情况,一旦出现窒息,需要马上进行气管穿刺或切开。穿刺的最佳位置是颈部的环甲膜,这里。”

一边说着,他一边后仰脖颈,向认真聆听的官医们展示环甲膜所在的解剖位点。

对面的医生们跟着模仿起这个动作,果然触到他口中描述的柔韧软膜。

“这样便足够了么?”裴之远仍有些担忧。

听说需要照顾的是中风痉候的病人,他心中也不免咯噔一声。

要知,这种被老百姓喊作七日风的疾病凶险至极。担任博士这几年来,他就没见过几例活下来的。

“总得试试。”李明夷耸耸肩,“只要做到刚才我说的治疗,病人就有活下去的可能。”

气道管理和解痉镇静,破伤风的关键治疗之一。

考虑到该名病患的肌肉痉挛尚可以被药物中止,他并没有立刻积极进行气管切开,但也随时准备着开放气道。留置胃管则是为了避免病人吞咽时病情发作引起呛咳窒息,也更便于补充流失的体.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