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76(1 / 2)

加入书签

编织厂跟个小作坊似的,这怎么带动全县发展?”

赵主任低着头,没有吭声。

林书记淡定地回应道:“刘主任在的时候,定下了‘先挣三个工分再挣十个工分’的发展目标。”

“啥意思?”汪向阳表情不悦。

林书记给他解释道:“咱县里目前能拿出来办厂的资金有限, 只能办个小厂子。先从小厂子开始发展。这就是先挣三个工分!等后期小厂子发展起来了,咱县里会追加投资扩大编织厂的规模,然后就能挣十个工分了!”

汪向阳露出嘲讽的神色,缓缓说道:“照我看,这叫异想天开!这个编织厂已经办厂两个多月, 目前我没有在厂里看到库存!连产品都没有生产出来,你们怎么保证厂子能盈利?”

林书记告诉对方:“彭秘书先前在首都接了两千多笔订单,咱编织厂的工人是新招聘的, 需要培训一段时间。只要培训好工人, 就能马上生产出产品,卖到外面盈利。”

“两千笔订单, 能有多少利润?”汪向阳压根看不起这两千笔订单,觉得数量太少!

林书记看向赵主任, 询问道:“赵主任, 你来回答汪主任这个问题吧!”

赵主任立马抬头, 回答道:“目前收到了2394笔订单,每一笔订单售价十块钱, 最后能收到23940元,最后的利润情况,需要减去办厂支出以及厂里的材料消耗与工人薪资支付情况,才能确定准确数额。”

闻言,汪向阳露出诧异的表情。他的老丈人就在市里的编织厂当厂长,但是市里的编织厂一笔订单才赚一两块钱,甚至是几毛钱的利润!而西云县的一笔订单能对外售价十块钱!这价格也太高了!

“据我所知,编织产品买不了这么高的价格吧?你们一笔订单卖出十块钱的高价,这不是坑老百姓的钱吗!”汪向阳故作生气的模样质问赵主任。

赵主任面色紧张,深吸了一口气,出声解释道:“咱厂里主要推销的产品是收纳箱。在外面一个收纳箱的售价是二十块钱到三十块钱。还需要工业票才能买到。咱厂里的收纳箱定价十块钱,已经比市场价低了很多,而且咱厂里的收纳箱目前是不需要凭工业票购买的。所以很多人民群众都接受这个价格的收纳箱。”

汪向阳问道:“产品在哪?拿过来给我瞧瞧。”

戚苒马上从办公室里拿来一个成品收纳箱,递给汪向阳。

汪向阳看到这个收纳箱,立马就理解了为啥能买十块钱的价格!这个收纳箱挺大的,至少能收纳十几件夏装,两三件冬装。哪怕不装衣服,拿来收纳其他东西,也能收纳不少乱七八糟的小玩意儿。

甚至在收纳箱的左右两侧还加了两个耳朵,一看就能穿上带子背在身上!方便出门携带!关键是这款收纳箱编得很好看!上边加了一些编织的小玩意儿,看着就很高档!

说实话,这款收纳箱才卖十块钱,卖得太便宜了!还不是凭工业票购买的!汪向阳觉得西云县这边的人都是蠢货!连挣钱都挣不明白!

汪向阳把收纳箱还给戚苒,面色严肃地质问赵主任:“同样是收纳箱,为啥别的厂子在市场上卖二三十块钱,咱县里的编织厂只销售十块钱?而且还不是凭工业票售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