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1(2 / 2)

加入书签

保密等级:一级

工程进度:已由隧道进入一层陪葬坑,无特殊情况,工程持续推进,暂无补给记录

人员伤亡:暂无

工程人数:109

记录时间:1951年3月2日

于甘肃。”

我看得有些云里雾里,只对“甘肃”这两个字起了些反应,我觉得这很像是从整部档案里抽出来的零星两页。

仅从第一页分析,这项工程的保密级别很高,年份跨度也很远,档案的主要内容就是记录下整个工程的进程,但只有这两页,我无法推测具体的前因后果。

于是我继续往后翻。

“工程第十一次记录

记录人:XX

保密等级:一级

工程进度:地表塌陷,工程失败

人员伤亡:109

工程人数:109

记录时间:1951年10月3日

于甘肃”

上面的记录相当简洁,伤亡人数也都是用了几个数字替代,但是这两页上记录人的名字由于时间过长颜色淡化了,看不太清。

我完全不觉得这些纸上记录的东西会是恶作剧,有人给我寄来这些档案,应该是想通过这些纸传递给我什么信息。

内容就这么多,我将纸竖起来,用手指弹了弹纸页,又放在灯光下照了照,怀疑会不会被刷了什么特殊的试剂,有什么隐藏信息,但摆弄到最后我发现这纸已经脆的掉渣,根本不能再刷什么试剂,索性放弃了折腾这些纸的想法。

等我冷静得差不多了,我才敢去掀那几张照片,我把那些黑白照依次排成两列,总共十张,只有两张拍的是面部,其余的全是身体部分撕裂开的伤口。

我一一对照他们的衣着,发现整组照片拍摄的只有两个人,一个穿着深色薄款羽绒服,另一个只穿了一件驼色外套,身上还背了个包,而且其中一个人的脸我莫名感觉有些熟悉。

这个人的脸我见过,但我暂时想不起来,索性不去想它,直接将目光转去解决第二张纸,第二张记录纸上的“记录人”那一栏的字迹非常浅,但能看出来应该是两个字。

我并不知道这个工程的名字,1951年连我外公都还是个年轻人,时间跨度太大,所以去调查工程的名字还不如直接去找这些工程的记录人。

寄给我这份档案的人一定是想让我获取什么信息,而在这份文件中,只有那一栏记录人看不见名字,我不相信这只是个巧合。

其实解决这种字迹淡的问题,我心里早有办法,就是先将文件扫描,再用电脑一层层加深,处理这个我专业对口。

四哥屋子里有台老式的扫描仪,我把记录纸和照片藏进档案袋里,偷偷扒开门,透过门缝看了一眼,伙计们都在前厅迎客,我侧过身钻出门,把门带好后悄无声息地溜进了旁边的小红门。

进了房间我就熟练地开始用老式扫描仪扫描,然后再用电脑一遍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