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1(1 / 2)

加入书签

你以后若是嫁个四海为官的夫君,三年六年换个地儿,习惯了,你学话也快。”

四海为官吗?听到这句话,渔娘只关心四海两个字。被拘束十多年了,真想去各地走一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

说到读书人,保宁府府学的学正是个治《礼记》的老古板,以前保宁府府学办文会时,偶尔大家小姐换一身男子的衣裳进去听大儒讲书。自从府学换上这位学正后,再不允许女子进出府学,偷偷也不行。

隔日孙浔带着王苍、贺文嘉,同张砚一起去府学参加文会,渔娘去不了,渔娘领着丫头婆子,再从张家门房上叫了个下人带路,去保宁府街上转悠去了。

要说街上的热闹啊,保宁府最近最热的地方,一是保宁府城外码头,二是府学外面的府学街,附近州县的学子们都来听大儒讲学了。

走在府学街上,到处都看得到三三两两的学子,细听他们说话,就能知道今日上午知府大人要来府学主持文会,隔壁顺庆府府学的大才子写了一首十分风流的咏秋诗,潼川府的学子和保宁府的学子今早在府学门口吵了起来,好像是保宁府的学子嘲笑潼川府的学子难有大用……

渔娘轻笑一声:“阿青,学子当中碎嘴子也不少嘛。”

阿青掩嘴轻咳,连忙看了看四周:“主子,在大街上呢。”

别说那么大声,这里到处都是学子,叫人听到了不好。

府学街上人来人往,开在府学大门口对面的文新书铺生意尤其好。

掌柜是个会做生意的,书铺里口舌伶俐的伙计手里扬着书,大喊着:“江南五俊才合出的诗文到了,今年各省举人试的文章合集皆在此地……”

渔娘进去看了看,发现文新书铺卖的书比她家书价贵一两成。啧,还是靠着大树好乘凉啊。

“咱们南溪县一个县学才多少人?还大多是童生,秀才一共也没几个,举人嘛,一只手都数得过来。每年也就新增些识字的蒙童,也就买两本《千字文》《百家姓》之类的书。咱们家要不是有个书坊能印刷书送去叙州府卖,恐怕书铺书坊赚的银子,都不够工人月钱。”

渔娘羡慕地看了眼街对面的府学:“书铺还是要开在大地方才好。”

阿青:“咱们家在叙州府府学对面有铺子,前几年本来准备去府学开个书铺,老爷算了算觉得不合算,这才把铺子租给一家卖砚台的。”

文新书铺没有渔娘想要的书,看了一圈就出去了,顺着人潮往前走去。

“站住!”

一声呵斥,叫渔娘停下了脚步,渔娘扭头,看到一个身穿靛蓝色袍服的男子拉扯着一个身穿半旧青灰色棉衣的青年人,不许人走。

渔娘好奇地看过去,只见那个身穿半旧青灰色棉衣的青年人护着手中的书箱,一把推开找他麻烦的人,那人被推倒在地。

“温子乔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推搡我?”

温子乔冷眼看着撒泼的温常德:“我说了,我不会去村学教书,你不用缠着我。”

“你说不教我就信了?你要真那么硬气,你搬出温家村去。”

温常德撒泼,推的温子乔倒退好几步摔地上,温子乔的竹编书箱摔开了,一叠写好的文章散落地上,挡在渔娘前面的护卫离得近,帮忙捡了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