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7(1 / 2)
进这处宅子后就来过前?院的渔娘和谢氏前?来送别?,贺文嘉扭头看渔娘:“你等着我。”
等着我的好消息。
渔娘点点头,两人目光相交,渔娘知道他行,贺文嘉也生出了无限的勇气。
往上的第一步,从乡试开始。
去贡院要从金桂楼前?过,往日?热热闹闹的金桂楼今日?格外安静。
一群学子从各条街上汇聚到此地,贡院门口排成了长龙,一个个脱衣脱鞋被?查检完才斯文扫地地被?放进贡院。
大晋朝乡试考三场,头一场试四书文,五言八韵律诗;第二?场试五经文各一,及算学;第三场考策论五道。
大体?而言,头一场的四书文和限韵诗拉不?开差距,从第二?场的五经文开始难度就提上来了,算学对于一般学子来说也是个拦路虎。
再说最难的是第三场,策论可看出学子的学识高低及政治偏向?,这也是考官们重点批阅的试卷。
策论问?的是考试的学子,学子的对策是给皇上看,给天下人看。但,阅卷的却是考官,考官是有偏向?的。
比如,今年益州府的主考官粱守道,他出身世家,在江南读书,主经是《尚书》,本人行文偏爱辞藻讲究的文章,学子就不?得不?有所取舍。
好在朝廷也有准备,选了梁守道这样一个主考官,下面的副考官则是出身寒门,偏好平实言之有物的文章,也算平衡有道吧。
贺文嘉顺顺利从第一场考到第三场,这场的策论问?商税,天下之财大半聚之江南,江南上交之商税却只有天下之三成,何故?
什么缘故?当然是江南大半土地和生意掌握在当地大族手中,人口土地税收都被?隐没了呗。
说白了,还是箭指世家。
贺文嘉猜到了出题人的目的,考虑到这场的主考官是世家出身,多?少要客气点。
于是,贺文嘉的对策是不?偏不?倚,逃税的有责,税关的官员也有责任,贪腐、制度、懒政都是缘由。
要改,就要从上到下改。
就贺文嘉本心来说,他觉得渔娘说得对,商税就该阶梯收税,这样才能起到调节贫富的作用。
除了盐铁这等大宗之外,街摆摊卖菜地跟开铺子的交一样的税合适吗?
底层的税如此高,乡下百姓交不?起税不?敢进城做小?买卖,生意都被?大商户垄断了,钱财就越发集中在当地豪族世家手中。
就说叙州府地价最贵的主街上,小?半的商铺都是杨家的,剩下的商铺本地大族瓜分,他们不?该多?交税?
再说朝廷的商税制度可完善?官员可按照制度执政?治下的铺子、布坊、染坊等每年增减他们可知道?
大多?是不?知的,就跟收粮税一样,上官们估计个大概,分派任务叫下面的官吏收上来,完成任务就罢了。
皇帝高坐龙椅,权力的触手最多?只到州府,这就是皇权不?下县的缘故。
贺文嘉很快写完草稿,他仔细读了一下,发现自己的笔锋太过尖锐,又耐着性子再做修改。
补充一段:天下有把当地百姓吃干抹净的豪强,也有为善乡邻的财主,不?可一概而论。商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及边疆将士,乃天下人之所愿。
自觉各方面都顾及了,贺文嘉这才仔细把文章誊抄了。
第三场最后一个时辰,官吏敲钟提醒,贺文嘉停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