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3(2 / 2)

加入书签

“乱世之相。”

“人伦将崩。”

“道德欲丧。”

“法制且塌。”

他一连说了四点,反问荀彧“大厦将倾之态。”

“公可欲行蜉蝣撼树救世之举?”

荀彧摇摇头,露出些怅然之情“大厦若颠,非一木可支也,必由千千万万之木,踏白骨累累,砥砺而行。”

“乱世将起,吾所能为,不过择一明主,辅其前行罢了。”

闻言,郭嘉微微扬起唇角,目中全无笑意“那依公所见。”

“曹公可为明主?”

“可。”

“曹公可救世?”

“可。”

“曹公当真可忠于汉室,其心亦不移?”

这个问题,让荀彧稍稍想了想,他答道“以吾之愚见。“

“可。”

郭嘉一挥羽扇,笑道,“那还请文若引荐,嘉亦要见见,能令汝所信之人。”

荀彧微笑,他起身为郭嘉掀开了帐帘,“奉孝,请先行。”

帐帘外,是正在训练的曹军,是明朗晴天,是雪化芽绿的四月天。

作者有话要说:  烧,烧脑子!!托腮,我为了找四字词……找的脑壳都痛啦!

最后一句好肉麻……

算啦我知道只要是形容郭嘉的你们才不在乎呢哼。

话说有没有人像夏喵一样觉得东汉末年拜主公就得有些仪式感?

反正作者君就是这么感觉的,咳咳咳,其实他们是真的很随意的,就是进门自我介绍说我要投奔你,主公说哦哦哦我知道你你是有才之人……就结束了=w=

文当中好多东西是作者君自己猜的。

因为看演义里面动不动谋士都是给你上中下三策。(当然有可能这是为了表现谋士特别聪明)

但是作者君觉得这可能也是谋士出的题目,用着三策看主公的性格,然后之后出谋划策的时候就会倾向于主公之前选择的那条路。

因为这一般三策都是:A,要脸不要利益。B,要脸也要利益,都削减一些。C,就要利益不要面子。

我研究了好几个人差不多都是这样子滴,当然也有紧要关头会突然偏激一下子的,毕竟谋士的首要选择都是出个决策主公肯用啊。

你和刘备说你要心狠手辣才能有势力,他肯定不干哒。

袁家情况复杂,窝和你们解释一下下。

袁绍是庶出哥哥,袁术是嫡出弟弟。

但是袁绍这人长得好看,还过继给了他们的伯伯(死了),伯伯原来才是应该袭爵的,所以袁绍资源很不错,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