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55(1 / 2)

加入书签

他按纸上所说,右手一拧稍短的那一节竹,刚一旋动,便有水流自中而出。

这倒很是有趣!

老先生就着这水将手洗干净了,又用左手将那一节短竹原路拧了回去,水便停止了流动。

他摸了摸下巴,有些想要研究这东西是怎的回事,就见那纸条下头还有一句话,说了使用原理向西走十步便有。

这是怕人堵着这儿研究呢,水镜先生心中如同明镜一般,他笑着走了这十步,果真看到了一截与方才一般无二的两节竹,以及贴在墙头的说明。

原来这中间横插入的一节竹子被挖了个小孔,水自上头来,扭动竹筒之时便会将有孔的那一段扭出,如此便可出水,再拧动,有孔的去了旁边,自然就不会出水了。

非常简单的设计,却雅意十足。

他慢悠悠得回了大堂,这一路他便能看到净手处至厅堂的左右墙壁都贴着若干文,最为醒目的就是一则招贤令。

曹孟德用词极为真挚,措辞用句均可显得其诚意十足,只是此刻这篇令文在司马徽看来完全就是一个大鱼饵。

他自是不会上钩。

司马先生拿了自己要看的书便去了阅览室,寻了一光线好的角落,便细细品读了起来,见到绝妙处更是将其摘抄。

他自不会明白,这每一日的登记名册,都会在名额发放完毕后,立刻被送去荀攸那儿让他过目,可以说每天有哪些大鱼来了图书馆,荀攸都是一清二楚。

果然,一见到司马徽的名字出现,荀攸当即去寻了荀彧,二人一合计,当天下午司马徽心满意苏得离开图书馆之时,便见到了那小吏在墙上贴了一张新的告示,他凑过去一看,立刻双目瞠大。

原来这是一张新到图书的告示,上头正有几册他寻了很久的图书。

身旁的小吏还在细细为他解释,我们图书馆每隔几日便会有新书上新,老先生若要借明日一定要赶早云云。

而此时,司马徽耳中全然听不进这一些话,不知为何,仿佛就看到自己面前的鱼饵变得极为极为诱人。

方才招贤令上头的那一句“若被征为贤才可借阅馆内全部图书”仿佛就像打着金光一般。

可以,可以借阅!!

若能坐于宅中,燃一株灵香,引一尊明月,再于榻上读此显现直言,岂不美哉?

————————————————

就在司马徽各种纠结的时候。

夏安然一行人已经到达了颍川,并且和带队的小徒弟汇合。

诸葛亮能以如此稚龄便能带队的原因自然不是因为他是夏安然的徒弟,而是因为这钻地机是他和夏安然二人一手策划制作,没有人比他们二人更为清楚这机器的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