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6(1 / 2)

加入书签

却又不像,这是怎么一回事?”

甄华漪道:“这倒无关紧要,崔夫人,你方才要告诉我什么事,我母亲她怎么了?”

原先以为甄华漪重病不起,心存死志,崔夫人这才想要将五儿的事告知她的,只是现在,她又犹豫了。

甄华漪抓着崔夫人的手,眼圈红红地望着她:“崔夫人。”

崔夫人心软了,叹一口气道:“好吧。”

崔夫人道:“我认识你母亲的时候,我们年纪都还小,她是采买进府的舞女,舞姿出众,于音律上也极有见地,我与她成了知音,她告诉了我许多关于她的,不为人知的事。

“她并非汉人,而是高句丽人,因战乱一路流亡,接着来到了王家,后来又进了宫。进宫之后,旁人都瞧不起她,若她高句丽人的身份被人所知,恐怕会招惹来祸事,于是她再也不提。我成了唯一知晓的人。

“她总是思乡,盼着能有一天回到高句丽,闺中时,她和我约定,若有一天她回到了高句丽,会给我寄送她亲自采挖的人参,她说只有她知道哪种人参最好。

“我心中知道这只是玩笑话,她进了宫,更不会再回到家乡了,后来长安被攻破,听说她不在了,每每想到闺中的玩笑话,我总是伤感不已。”

甄华漪从不知母亲的这些往事,听崔夫人娓娓道来,仿佛她又见到了母亲,忍不住眼睛发红。

“五年前,我收到了来自高句丽的人参。”

平地起惊雷,甄华漪猛地抬头,眼睫上的泪珠尚未滴落:“什么?”

崔夫人站了起来,边踱步边思索,道:“我起先没有多想,后来才意识到,这可能是你母亲寄过来的,你母亲没有死,或许她回到了高句丽,但被困住了,只能以这种手段传递消息。我早就该来见你的。”

甄华漪想起了民间的那些传言,传言说她母亲登上了一艘大船,莫非那并不是无稽之谈,是真的?

她告诫自己保持冷静,问道:“可是有谁会救我母亲?”

她从前由衷希望

传言是真的,但仔细一想,燕朝气数已尽,母亲没有亲族,声名狼藉,有谁会愿意去救她?

崔夫人道:“五年来,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倒有些没有根据的猜测,你姑且一听。

“你母亲的行踪是在晋州消失的,那是晋王当年的地盘,那半年里,晋王一路朝东,击溃了叛军却没有急着返程,而是去到莱州观海。

“或许,他并不是为了观海,而是为了将你母亲送到高句丽。

“我打听到,高句丽王有一位极为宠爱的妃子,在那一年生下了高句丽世子。在此之前,却从未有过这妃子的半分记载。

“你也许,还有一个亲弟弟流落高句丽。如此一来,晋王隐瞒这件事情,倒是解释得通了。”

母后还活着,她可能还有一个亲弟弟!

甄华漪想要大笑又想要大哭,这复杂情绪许久平静下来,她心中还有一层疑惑。

李重焌……

会是他救下了母后吗?

可那个时候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她好似总是看不透李重焌。

五年前,她以为他喜欢她。

后来,她以为他从前厌恶她。

但似乎都不尽然。

崔夫人看着甄华漪怔怔不语,拍了拍她的手。

门外宫女在催,她拖延不得,只得向甄华漪告辞,离开了北苑。

*

春日明丽,草长莺飞。

又到了春狩的时候。

春狩伴驾的名单早已拟定好,李元璟的御驾才出宫门,太皇太后大手一挥道:“小甄氏困在北苑许久了,让她也出去透透气,说不准出去病就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