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6(2 / 2)

加入书签

“太后娘娘,哪有您这么咒自己的?”

刘嬷嬷一面为太后打着扇子,一面急急说着,太后却摇了摇头:

“去传话便是。那二乔牡丹随哀家也有八年了,让人为其立碑,请今科状元郎,翰林院修撰苏鸿意为其赋诗,并代哀家提挽联。”

刘嬷嬷应了一声,又道:

“不知太后娘娘意欲让那二乔牡丹葬在何处?”

“就葬在西山吧,待哀家百年之后,还能看到它。”

太后轻轻的说着,愈渐浓郁的烟雾中,那两颗红宝石如同一对儿赤色的眼珠,一闪一闪,如同银蛇首前,闪烁的眼。

太后病了,圣上出乎意料的忙碌了起来,众妃嫔们也不得闲,纷纷前去侍疾,意图争得一个贤惠孝顺的声名。

其中以贵妃和诚婕妤尤甚。

贵妃借家族之手为太后献上了一株价值连城的五百年山参,据说正常人得一根参须也需得三五日才能消解。

如此日日服用,或有延年益寿之效。

与贵妃一同侍疾的宁妃对此只是不屑的撇了撇嘴,她才不会用热脸贴太后的冷屁股,谁知道她怎么对那玥婕妤都能另眼相看,唯独自己,恨不得刁难死!

吃一堑长一智,她惹不起躲得起,尽了自己的本分也就是了。

可贵妃不光献参,还亲自服饰汤药和太后的膳食,几乎连刘嬷嬷的差事都抢了过去。

等上半日的侍疾结束,安妃和纯嫔前来换值的时候,贵妃累的上仪仗都要抬不起步子了,而一旁的宁妃早就轻轻松松的上了仪仗,让宫人抬着回去了。

贵妃虽然心有挫败,可也没有发作分毫,却不知屋里的太后,这会儿正喝着安神汤,慢悠悠道:

“也不知贵妃累不累,看的我眼都晕了。”

“听说,监正楼这两日查到此事与布置宴会的宫人有关,贵妃娘娘自然要谨慎些。”

“监正楼还真查出来了?”

太后喃喃着,连手中的安神汤都没有端稳,刘嬷嬷眼疾手快的接了过去,这才没有烫到太后,反倒是你刘嬷嬷整个手臂都昂烫都通红。

“你啊你,快去上药吧。”

太后关怀了一句,这才道:

“这两日,兰若你就歇歇吧,哀家这里有的是人伺候。”

翌日,魏昭仪和许昭仪因为没有刘嬷嬷从旁引导,差点儿烫到了太后,惹得太后很是不喜。

二人立时吓得战战兢兢,看的太后十分无趣,好容易挨到时候,姜曦和诚婕妤并肩走了进来,魏昭仪虽是心口松了一口气,可是看着这两日突飞猛进的两人,心里还是憋了一口气。

临走前,魏昭仪忍不住压低了声音,冷嘲热讽道:

“诚婕妤当初靠一手银针剥蟹的本事,留了圣上两个时辰,如此细心耐性,此番定然可以伺候好太后娘娘。

至于玥婕妤,你可是太后娘娘亲自盖章的秀中外慧,有你二人在,我和许昭仪也就放心了。”

第37章

诚婕妤一改此前的低调,直接用正常的声调回答道:

“多谢魏昭仪赐教,伺候好太后娘娘是妾的本职,妾定拿出远超当初银针剥蟹的耐心、细心来伺候太后娘娘,愿太后娘娘早日凤体康健。”

诚婕妤说完,很不走心的欠了欠身,看的姜曦都不由微瞪大了眼睛。

这还是当初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