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7(1 / 2)
的百姓,合力捐了这么些。”
宣帝闻言来了兴致:
“贵妃倒是难得做了一件好事。”
春鸿欲言又止,轻声道:
“贵妃娘娘原是想要将各宫娘娘、主子的份例减半,是玥婕妤她提出捐赠事宜。”
宣帝闻言,也不由冷哼一声:
“份例减半,亏她想得出来!”
宣帝喜欢和姜曦说话,是因为姜曦总能说出一些他不知道的民间之事,宣帝从未饿过肚子,可听姜曦对于赈灾之事中首先对于吃食的看重,也能知道食物对于普通人的重要性。
而宫里的低位妃嫔真就比宫女能险胜一丝,就拿位分最低的选侍来说,她的月俸只有二两,而普通宫人也有一两半。
若是给其份例减半,那真真是连宫人都不如了。
宣帝面色微寒,翻阅着册子,里头第一页当仁不让便是贵妃的,也是阖宫捐银最多的。
不过册子在贵妃手中,她只消待众人捐完后比最多之人多上些许便是。
只是,宣帝看着贵妃那只比宁妃多一两的金额,还是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朕这段时日也不曾去她二人宫中留宿,她们倒也还能掐起来。”
不过宣帝虽然身不曾去,可是东西是一定到了的,是以这贵妃、宁妃的五千两白银看着多,实则有些都不及宣帝的赏赐。
“安妃,她捐了五百两……”
宣帝忍不住沉默了一下,春鸿适时开口:
“安妃娘娘药不离口,每年的月例只怕都用来抓药了。”
“安家这些年倒是越来越不成了。”
宣帝点了点册子,吩咐春鸿:
“让人去问了安妃的方子,以后她抓药的银子从朕的私库出。”
之后是纯嫔,她也捐了五百两,至于其余昭仪、婕妤 ,她们也是宫里的老人,故而捐银在三百两到一百两不等。
宣帝一气往后翻着,想是心里早有目标,可直到他将婕妤的名录翻到最后一页也没有看到姜曦的。
玥婕妤在自己面前信誓旦旦,难道她只是花言巧语之辈?
宣帝不愿,也不想相信,是以他不信邪的继续翻着,而之后的捐款也越来越少,甚至……还有十块铜板。
只看那纸上难得多出一个墨点,便可知记录之人闻听此言的惊讶。
‘找到了。’
宣帝忍不住舒了一口气,他就知道,玥婕妤不会欺瞒自己!
而等看到那上面的数字时,宣帝先是一怔,随后也忍不住摇了摇头:
“姜氏一门皆忠义,如此纯善明心之人,乃朕,乃江山社稷之福啊!”
玥婕妤两袖清风入宫,连打赏旁人的银子都是自己赏的,现如今她的名册记录在最末尾,捐赠的金银又是散数居多,可最后却将安妃等人都压了下去,想来是她将自己的体己全都捐了出来。
宣帝握着册子,久久不语,他眼中闪过挣扎,过了许久,这才将册子合上。
罢了,那姜千里明明因救灾反而受害,此番仍立下这般功劳,着实不该再被压着了。
贵妃并不知道,她的册子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哪怕被姜曦用何齐禄举例而偏离了原本计划的宣帝,也一直未曾彻底决断好对于姜千里的封赏。
无他,姜千里的起点实在太低,此番封赏高不得,低不得,让宣帝很是为难。
但现在,宣帝在这一本捐赠册子的催化下,终于做出了决断。
暮色苍茫,一轮模糊不清的月亮挂在天上,姜曦负手站在窗前,遥遥看着月亮,不禁想起还在青州的爹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