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2(1 / 2)

加入书签

工一团团缠绕就要将无数人捆绑在一个岗位上,而后细纱还要经过纺织才能变成布。”宝敏反问道:“戴大人可知一匹粗布在民间卖多少钱?”

“四百四十文。”

“是,一匹布卖四百四十文,对于做官的人来说,不过是指头稍微露点财,都能买一车堆着。可对于日夜劳作填饱肚子的百姓来说,四百四十文就是个比天大的数字。”

宝敏:“市面上的猪肉每斤三十五文,牛肉每斤二十五文,羊肉则贵一些,有的时期要去到一百文一斤。将这台机器推出去,虽然需要纺织女工少了,可市面上粗布的供应量就会变多,竞争加大后,商人就会降价。”

“一匹粗布降价,中间哪怕是少花五十文,一百文,都能让老百姓们吃好,穿好。”

“纺织行业不只是可以改良出纱的机器,还能够改良织布机,纺纱的速度快了,织布的速度也快,产量源源不断,则对工坊的工艺要求就会越来越高。老百姓们都喜欢物美价廉的东西,逼着商人竞相进步,降价,最后受益的仍是百姓。”

“而戴大人考虑的产业饱和,对于眼下的大清,恐怕还有些太早。”宝敏指指莫五,又指着戴梓,“莫五也是贫苦人家出身,戴大人也是从民间而来。这普天之下的百姓,可是人人都能穿上粗布的衣裳?可是年年都能换上新衣?”

莫五摇头:“农家种田处处都要用钱,赋税重,老百姓们手里的钱经不起挥霍,田里的粮食还要看老天的脸色。身上的衣裳大多都是缝缝补补,大的穿过剪剪修修又传给小的穿……不曾人人都穿上新衣。”

宝敏看向戴梓,“本宫知晓戴大人心中疑虑。可一个人连走路都未曾学会,就害怕跑起来摔跤,未免太过于忧虑?”

“当每个老百姓都能穿上新衣服,多出来无法出售的粗布才是戴大人应该要考虑的问题。而天下之大,前朝能派宝船扬明之国威,也能有异人乘船而来献万宝,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造船,将我们本土多产的东西带上,高价贩卖给其他地方的人?”

“一个行业不会因为新的机械出生而衰弱,但它肯定会因为不思进取而消亡。”

宝敏看着犹豫且欲言又止的戴梓,轻笑道:“本宫并无责怪戴大人的意思,只是阐述己见。若是本宫的话无法让戴大人信服,那大人便离宫去京城里走走。”

“等戴大人瞧过那些人,若还是觉得应该坚持自己所想,那就当本宫和戴大人并非同路,说不到一块。”

胤祐看着站在一旁神情严肃的福晋,几乎没有人后权衡,便无条件站在宝敏这边,“戴大人说的是有一定的道理,可不提高产量,价格就会一直高昂。正如莫五所言,百姓靠天吃饭,已然艰难困苦,衣食住行若是价高,必然会先一步引起动荡。”

“戴大人不如今天便出宫看看,说不定看着看着便想通了。”

胤祐甚至没有给戴梓反驳的机会,就叮嘱站在一旁的莫五,“你也跟着一同去吧,机器的图纸晚些时候再交。”

“是,臣明白。”

戴梓心里仍是不忿,虽然知晓宝敏说的是真话,可又不愿放弃自己的主张,直到胤祐和宝敏离开宫殿,他依旧抿唇不语。

“戴大人因何生气?”莫五并不觉得宝敏说的有错,也不觉得戴梓说的不对。

只是两个人看事情的出发点不同,并没有对错之分。

“老夫在没看见七福晋之前,倒觉得她是个聪慧和善的人,如今一见,不过如此。有小善而不知天下大义,张口闭口就是指责老夫做官后不能体谅百姓之苦。”

戴梓轻哼一声,“她一个满族世家出身的格格,懂什么?寒冬腊月里找不到活计干,才是最让百姓绝望的,能有份工作,起码还有些盼头。哪怕早出晚归,百姓们仍是欣喜的。”

莫五低垂眼眸,手指在裤腿上轻轻勾着,而后建议道:“其实戴大人想要证明七福晋所言有误,也极其简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